断了气

AO3:kanna520
亲亲妹妹@兔洛琳

回到顶部

【譯-SF事典】科學技術-001地球化(Terraforming)

打算練習一下翻譯

《為遊戲劇本而生的SF事典》——110條你想知道的科學技術·宇宙·規則

原著:ChronoScape

監修:森瀨繚

是一本2011年軟銀創造出版的科幻類設定集,提供給創作者參考,本人理科盲且外語學得不好,渣翻,以及有些科學上的發現和理論現在已經被推翻也說不定,and可能不會有後續可能跳著翻(看了一下下一回講重力制御感覺已經翻不出來了orz


第一章:科學技術(共36節)

第二章:巨大構造物 (共11節)

第三章:生命 (共15節)

第四章:世界·環境 (共13節)

第五章:宇宙 (共20節)

第六章:主題(共15節)



第一章  科學技術

001地球化(Terraforming)

TAG:類地行星、宇宙開拓、宇宙移民


改造行星的地球化環境

所謂的「地球化」指的是存在於宇宙各處的「類地行星」,將那些與地球類似環境的行星加工,改造成可供人類居住的行星的工程就是地球化。而要成為「類地行星」則需要以下三個條件:

  • 主要由岩石、金屬等難以揮發性物質構成

  • 與氣態巨行星(類木行星)及冰巨行星(類天王行星)比較起來,半徑或質量小、密度高,有1G左右的重力

  • 一邊在恆星周圍公轉一邊緩慢自轉

 

在太陽系中符合條件的除了地球外,還有水星、金星及火星。

然而,說是「類地行星」,也並非要像地球一樣具備大氣和水。地球化的技術就是將這類行星的環境強制轉變為類地球環境的一門技術,以下列舉地球化的步驟:

 

  • 投下隕石來改變行星的赤道傾斜角及自轉、公轉(創造出日夜和季節)

  • 利用反射鏡像(Mirrorshades)調整來自恆星的光線照射量

  • 改造行星的大氣組成

  • 投射彗星或類冰小行星,造出海洋

  • 給予地殼刺激來控制造山運動

  • 從地球移民過去的生物群中建立生態體系

 

長年以來,宇宙物理學者和天文家們都在探索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按傳統來說,臨近太陽系約4.37光年的南門二(半人馬座Alpha星)是最受矚目的太陽系移民地,以動畫《超時空騎士團》及堀口滋的小說《Cruise Chaser Blassty》為首,各式各樣的SF作品都以此為舞台展開。電子遊戲《文明帝國系列》的設計者席德·梅爾所創作的另一款遊戲《半人馬座阿爾法》,也是同樣設定的作品。

遺憾的是,這個星系目前尚未被認證為類地行星(註:根據2017年新聞,南門二星系內擁有類地小行星,表面溫度適宜且允許液態水存在,可支持外星生命生存),然而2005年時人類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15光年,圍繞著紅矮星葛利澤876公轉的太陽系外行星「葛利澤876d」,這也許就是觀測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成果。


改造手法

要調整行星的公轉軌道或傾斜角甚至是自轉速度時,最直接確實的辦法是,讓適當大小及質量的隕石或小行星用選定好軌道、速度、射入角將其投落在行星地表來強行改變。因為從行星自轉的逆向射擊可以減緩自轉速度,反之順著自轉方向射擊則可以讓自轉速度更進一步加速。應用這個方法,將以冰為主成分構成的小行星及彗星投落的話,就可以輕而易舉獲得海洋或大氣等必要成分,而對地殼投擲隕石,也能夠影響造山活動。

如此一來,為了實踐地球化,利用小行星和彗星投射則必須進行複雜的軌道計算了,但好處是不用化學工學手段而應用了自然現象,便不會產生後續種種問題。

此外,雖說是「類地行星」,若這顆行星的公轉軌道比地球更靠近或離恆星更遠時,則因照射在地表上的光過分偏強或偏弱,會造成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情況發生。

然而,行星的表面溫度總的來說是可以根據母恆星表面的溫度、其半徑以及恆星與行星間的距離等條件來計算的,只要取得必要的數值來修正軌道參數,並非完全無法迴避上述問題。針對這種情況,這類稱為「Mirrorshades」的衛星軌道超巨大反射鏡就派上用場了。只要使用這個,對於光量過多的行星而言,只要判斷到達地表的日照量上限值來反射即可,至於對光量不足的行星而言,本應無法傳到地表的光透過反射鏡來採集,再投射到地表,便能確保必要的照射量了。



下一回:

002重力控制(Gravity control)

评论(13)
热度(9)
©断了气 | Powered by LOFTER